在线客服系统
湿疹高发期 皮肤科专家开出“中医防护处方”_行业动态_资讯_大健康环球网
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

湿疹高发期 皮肤科专家开出“中医防护处方”

2025-08-04 14:585420

扬子晚报讯(通讯员 孙茜 记者 万惠娟)近日,江苏省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中医师陈芳提醒,随着气温攀升,人体出汗增多,空气湿度居高不下,细菌、真菌活跃,湿疹进入了高发期。

中医如何治疗湿疹

对于湿疹的治疗,可短期(一般不超过2周)使用糖皮质激素药膏(如氢化可的松乳膏、糠酸莫米松乳膏)。面部或长期维持治疗亦可选择钙调磷酸酶抑制剂(如他克莫司软膏),无激素副作用。当皮肤出现大面积红肿、渗液或脓疱时,需要及时就医,可能需要口服抗生素、抗组胺药或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。

中医认为湿疹发生与心、肺、肝、脾四经关系密切。常见证型包括:

湿热蕴肤证(急性期)

临床表现:皮肤红斑、丘疹、水疱、灼热瘙痒,抓破滋水淋漓,浸淫成片。心烦口渴,身热不扬,胸闷纳呆,腹胀便溏,小便短赤。舌质红,苔黄腻,脉滑数。

治法:清热利湿,解毒止痒。

方药: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(常用龙胆草、黄芩、栀子、牡丹皮、泽泻、车前子、萆薢、薏苡仁、苦参、当归、防风等)。

脾虚湿蕴证(亚急性期)

临床表现:皮损潮红,有丘疹、水疱、鳞屑、瘙痒,抓后糜烂渗出。伴食欲不振、腹胀便溏,易疲乏。舌淡胖,苔白腻,脉濡缓。

治法:健脾利湿止痒。

方药: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(常用苍术、厚朴、陈皮、猪苓、泽泻、赤茯苓、白术、薏苡仁、地肤子、白鲜皮等)。

血虚风燥证(慢性期)

临床表现:皮肤暗红斑或斑丘疹、色素沉着,粗糙肥厚,剧痒难忍。口干不欲饮,乏力,纳差,腹胀。舌淡,苔白,脉弦细。

治法:养血润肤,祛风止痒。

方药: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散加减(常用当归、白芍、川芎、生地黄、蒺藜、防风、荆芥、黄芪、何首乌、蝉蜕、地肤子、乌梢蛇等)。

如何预防和处理湿疹

陈芳副主任中医师表示,预防湿疹首先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选择纯棉透气衣物,注意环境的通风降温。其次要营养均衡,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,豆类和豆制品、动物肝脏等,禁食鱼虾海味,鹅、牛羊肉以及禁饮酒,不可过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最后,尽可能避免外界不良刺激,如热水、盐水烫洗,忌用肥皂、碱水或化妆品等刺激物搽洗患处。

反对 0
举报 0
收藏 0
打赏 0
评论 0
“零近视”小学没讲完的故事
若非亲眼所见,我是不会相信有“零近视”小学的,但在云南群山环抱的山村中,确确实实有这样童话般的存在。

0评论2025-10-10834

如何保证摄入食物多样
刚刚过去的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,合理膳食是健康生活、体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国民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

0评论2025-10-10252

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血压防治管理标准发布
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电(申奇)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印发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血压防治管理标准》(以下简称“标准”

0评论2025-10-10762

别冤枉了这些习惯和食品
前不久,本版发布的《这些“好习惯”,其实不健康》《这些“健康食品”,吃起来要小心》,引发读者广泛关注与热议

0评论2025-10-10714

警惕“舌尖上的甜蜜”
据新华社电(记者 蔺娟)近日,专家表示,认清糖的多重危害,养成控糖意识,对保持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具有重要作

0评论2025-09-30208

两盒柿子下肚 男子进了医院
金秋时节,佳节将至,柿子挂满枝头,诱人的口感让不少人难以抗拒。然而柿子虽美味,若食用过量或方式不当,极易引

0评论2025-09-30492

男子在家拔罐竟致高位截瘫
近日,武汉市民王先生(化姓)因在家中不当拔罐引发高位截瘫的事件,令人警醒。据了解,王先生长期受腰背疼痛困扰

0评论2025-09-30237

咳嗽不停,警惕咳嗽变异性哮喘
36岁的王女士近3个月来被咳嗽折磨得苦不堪言,尤其是晚上和凌晨,咳嗽得格外厉害,遇到冷空气或者油烟刺激,咳

0评论2025-09-30279

解预制菜之困,在“透明”二字
近期,预制菜被推上风口浪尖,引发广泛争议。它到底安不安全?商家使用预制菜是否应主动告知?如何让消费者吃得安

0评论2025-09-29713

丝路药茶的味道
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是41岁的买提卡斯木·芒里克了解客人身体状况,为其配制药茶的主要方式。这项技艺传至买提卡

0评论2025-09-2989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