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客服系统
加强科技创新 推动营养健康食品多样化_行业动态_资讯_大健康环球网
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

加强科技创新 推动营养健康食品多样化

2025-09-22 15:326650

民以食为天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民群众对食物供给有了更多期待。大食物观的核心是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,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。践行大食物观,正是顺应人民群众食物结构的变化趋势。大食物观从国家层面、顶层设计角度居安思危,确保国家食物安全,让老百姓既能吃得饱,更要吃得好。

大食物观的提出,既是对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的准确判定,也为未来全行业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政策指引。食品界应做好两件事:一是研发生产丰富多样的健康食品供消费者选择;二是教会消费者正确地选择食品,科学地搭配食物,使各种营养的摄入达到合理水平。

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是风味和健康双导向,既要好吃好喝,又要有益身体健康。风味是感性的享受,健康是理性的追求,好吃、营养、健康是关键。只有通过科技创新,才能实现营养健康食品多样化、功能专一化、风味可口的发展需求,提升食品的风味和营养健康水平。

如何加快提升食品安全与健康的科技创新能力,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、更加丰富多样、更加营养健康的食品,值得每一位食品从业者思考。作为营养与健康的重要载体,食品产业目前已进入以风味与健康为导向的深度转型期,面临一些问题。

比如膳食“三减”(减盐、减油、减糖)问题。油、盐、糖源自天然,是重要的营养素,是美味的重要物质基础,也是食品的基础原料。“三减”原本是从老百姓健康出发提出的膳食策略,但当前对“三减”的不科学认识,可能导致新的健康风险。如,一些食品企业一味追求“三减”,却忽视产品营养健康属性的提升;一些人片面强调油、盐、糖的危害性,甚至将其妖魔化。这些现象既不利于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,也不利于市场的健康转型。

食品产业的发展,应该采用具有天然、健康特征的功能物质和原料,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的食物需求。比如,盐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,减盐需要依靠科技创新,通过咸味肽的研发和应用等,实现减盐增咸味。

因此,在“减”的同时,少不了功能食品等新一代健康食品的“加”。“减”与“加”双轮驱动,是实现我国食品产业健康转型的关键所在。应加大对现有食品资源的高值化应用,用科学技术稳妥提升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功能价值,创新研发更具健康内涵的食品。

我国对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肠道微生态学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。尤其是在食品组分与营养健康促进的深层关联研究领域,尚未形成深厚的科学积累。如,食品营养与健康因子作用机制不明确,膳食营养干预基础研究薄弱,特别是缺少传统饮食营养与健康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。

要加强对面广、量大的大宗谷物主食等食品产业的营养健康升级,减少精制谷物等的摄入,大力发展全谷物、双蛋白等新兴健康食品,破解我国当前营养不均衡导致的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“双存在”问题。此外,微量功能成分的作用及其在营养健康食品生产中的应用,也应引起高度重视,特别是相关标准的制定。

食品健康创新是全方位的,不仅要有更多的营养功能,也要面对更多的人群。普适性的营养健康食品具有更多的消费群体,专一的功能食品则更有针对性。要重视婴幼儿、老年人、慢性病患者等特定人群的营养健康食品的研发生产,如推出“糖友糕点”等糖尿病人群食品。

此外,食物来源并不局限于大农业领域。生物技术在食物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,比如细胞培育肉、人工合成淀粉等。在这一进程中,不仅需要解决科学技术问题,同时也要转变观念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。

当前,我国食品产业正处于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,未来食品科技需要解决食物安全和质量、食品风味和营养、饮食方式和精神文化享受等多重科学问题。食品产业界在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品价值的同时,应与科技界紧密合作,借助多技术融合,在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中诠释大食物观的科学真谛。

(作者:孙宝国,系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、北京工商大学教授)

反对 0
举报 0
收藏 0
打赏 0
评论 0
“零近视”小学没讲完的故事
若非亲眼所见,我是不会相信有“零近视”小学的,但在云南群山环抱的山村中,确确实实有这样童话般的存在。

0评论2025-10-10834

如何保证摄入食物多样
刚刚过去的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,合理膳食是健康生活、体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国民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

0评论2025-10-10250

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血压防治管理标准发布
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电(申奇)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印发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血压防治管理标准》(以下简称“标准”

0评论2025-10-10762

别冤枉了这些习惯和食品
前不久,本版发布的《这些“好习惯”,其实不健康》《这些“健康食品”,吃起来要小心》,引发读者广泛关注与热议

0评论2025-10-10714

警惕“舌尖上的甜蜜”
据新华社电(记者 蔺娟)近日,专家表示,认清糖的多重危害,养成控糖意识,对保持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具有重要作

0评论2025-09-30208

两盒柿子下肚 男子进了医院
金秋时节,佳节将至,柿子挂满枝头,诱人的口感让不少人难以抗拒。然而柿子虽美味,若食用过量或方式不当,极易引

0评论2025-09-30492

男子在家拔罐竟致高位截瘫
近日,武汉市民王先生(化姓)因在家中不当拔罐引发高位截瘫的事件,令人警醒。据了解,王先生长期受腰背疼痛困扰

0评论2025-09-30237

咳嗽不停,警惕咳嗽变异性哮喘
36岁的王女士近3个月来被咳嗽折磨得苦不堪言,尤其是晚上和凌晨,咳嗽得格外厉害,遇到冷空气或者油烟刺激,咳

0评论2025-09-30279

解预制菜之困,在“透明”二字
近期,预制菜被推上风口浪尖,引发广泛争议。它到底安不安全?商家使用预制菜是否应主动告知?如何让消费者吃得安

0评论2025-09-29713

丝路药茶的味道
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是41岁的买提卡斯木·芒里克了解客人身体状况,为其配制药茶的主要方式。这项技艺传至买提卡

0评论2025-09-29890